西昌幼专LOGO2
身边的典型
当前位置:首页 > 身边的典型 > 列表

山海无阻育桃李 初心如磐显担当

263452025-05-19

终审:邹春芸  审核:吉好你布  编辑:马黑阿乐  文:康昭霞

  “教育帮扶不是一场孤独的远征,而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2022年,对口帮扶高校西南石油大学信息学院专职辅导员崔勇主动请缨奔赴凉山,挂任西昌民族幼专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两年间,这位教育战线的“摆渡人”以系统化改革思维和创新型实践,在民族教育的沃土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教育援建的奋进之歌。

夯基:构建育人生态新范式

    面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挑战,崔勇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育人格局。他深知,优质教育生态的培育需要数字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首先构筑智慧学工中枢,他与学工战线的同事一道新建集考勤、综测、受处分学生跟踪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学工系统。继而开创“辅导员双轨发展”机制,通过《专职辅导员职级职称双晋升办法》等制度设计,打通职业发展堵点,激活队伍内生动力。更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育人资源下沉,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协同育人网络,助力学校2024年斩获全省“一站式”学生社区B级高校认证。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同为幼苗成长搭建起稳固的温室大棚。

  •  
  •  

铸魂:架设思政融合立交桥

    在筑牢育人根基的同时,崔勇敏锐意识到思想引领才是民族地区教育帮扶的核心要义。他创新搭建“三维思政”体系:向上嫁接优质资源,与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研究平台,探索民族地区思政教育新范式;横向拓展育人载体,创建辅导员美育工作室,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场景;向下扎根基层,推动4个辅导员工作室入驻社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更通过“双十佳”评选、科研奖励等激励机制,点燃辅导员队伍的创新热情。两年间,这支队伍实现科研立项零突破,发表论文6篇,其中EI检索期刊论文1篇,育人成效如星火燎原。

 

赋能:打造双创育人共同体

     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崔勇以系统重构破局。将零散的众创空间升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同步出台《俱乐部章程》《创新创业导师管理规定》等四项制度,构建起“课程-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与学工部同事研发校本教材,引进团中央KAB等权威课程,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当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捧回第十三届“挑战杯”国赛铜奖,当学校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常务理事单位,这场教育变革的价值得到最生动的注脚。

 

    晨光再次漫过泸山,崔勇穿行在学生社区的身影依然坚定。这位誓言“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者”的山东汉子,用700多个日夜的躬身践行,在彝乡学子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正如他工作日志扉页所写:“真正的教育帮扶,是点燃火种而非施予光明——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独特光彩,方显教育者最深沉的情怀。”